自打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后,全国旅游行业出现报复性反弹。
但最近感觉越来越不对劲,这种火热的程度并没有持续下去,六月份反而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回落。
(相关资料图)
现在不少人都在担心消费降级,咱们国家真的在经历消费降级吗?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后,我们就知道未来酒店文旅行业的大趋势了。
首先来看看最新出炉的跟出行相关的宏观数据。
出行意愿回落
从5月开始,出行意愿就开始回落,6月回落的幅度更大,见下图。
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旅游出行的意愿都开始下降。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商务出行下降带来的冲击更大。
因为这部分客户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而且给酒店的收入贡献占比更大。
今年1月,由于春节房价,商务和旅行出行占比相当。
随着复工复产,商务出行的占比迅速扩大。
然而从5月开始,商务出行的占比就开始连续两月下滑。
到了6月份,旅游出行的占比也一起下滑。见下图。
商务出行出现这样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年初复工复产,企业信心满满,急着外出做业务。可是经济复苏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了负增长。于是企业们就减少了商务出行,有意控制费用。
但好消息是,工业企业利润在边际改善,当利润回到0轴附近,商务出行的意愿大概率会重新回升。预计会在年底出现!
下半年,文旅和酒店可能还会承压!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各城市商圈客流量来预测出行意愿。
通常商圈人流量出现拐点后一个月,出行意愿就会有一个明显的反应。比如今年的1月和4月。
从现阶段的情况看,距离2019年的商圈客流量还有不小的距离!而新一线城市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三线城市最弱!
当心极端气候的影响
今年下半年,文旅和酒店行业可能还有一个利空,那就是厄尔尼诺!
今年,很多北方地区早早就出现了40度的高温天气,甚至创出了1961年以来的最高温。
这种反常的气候就是由厄尔尼诺引起的,会导致天气高热,也容易引起洪水和暴雨!
根据国家气象台的预计,今年夏天可能比以往要高出1-2度。
这种极端气候很可能会影响出行意愿!(包括商务和旅游)
不仅如此,某些地区可能还会出现供电紧张的情况,导致企业被拉闸限电!
很多生意如果遭遇停电,就会带来不小的损失,对于经济复苏不是好事!
经济复苏被延缓,文旅和酒店的复苏也会延后。
此外,酒店也要提前做好应对高温、洪涝灾害和拉闸限电的预案。
甚至可以提前策划一些跟高温相关的营销活动、话题和品牌宣传内容。
危机的反面就是契机。
一般来说,厄尔尼诺会导致北方干旱,南方洪涝。华东、华中和南方地区电力供应不足,比如,四川、安徽、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等。
消费真的降级了吗?
从春节、五一和端午的旅游客单价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春节的客单价为1200元/人次左右,与2019年同期水平相当;
五一的客单价为不到600元/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5%;
端午的客单价为400元/人次左右,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
不光是旅游的客单价下降,餐饮行业的客单价也显著下降。团购用户增加,拼多多的销售数据优于京东和天猫。
据了解,今年不少旅行团出现了甩团的现象,其原因是,游客不愿意参加自费项目和购物,导致地接和导游接一个团就亏一笔钱。
种种迹象似乎显示消费正在降级!
但真的如此吗?
所谓的消费升级,指的是: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从生理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从产品需求向服务需求转变,从必选消费向可选消费转变!
衡量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可以用一个指标:食品烟酒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比重减小就是消费升级,比重升高就是消费降级。
这个比重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由于一季度是春节,对食品的需求旺盛,且价格较高,所以一季度的比重通常更高。
对比近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人们更愿意花钱在非食品上,所以呈现出消费升级的现象。
但2020年疫情打破了趋势,当年这个比重骤然升高,甚至高于2017年同期!
最可能的原因是当时不少人被动失业或者收入减少。
不过2021年到2023年逐渐改善,食品支出比重逐渐降低。但与2019年相比,仍然偏高。
所以,跟2019年相比,属于消费降级,但与前两年相比,正在改善过程中。
咱们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变化是永久性降级还是偶然现象?
我们更倾向认为这是一种偶然现象。
当经历经济衰退或者某种危机后,居民的消费信心大都会遭受一定的打击。
但随着经济复苏,居民收入增长,消费信心还会回来的!
恩格尔系数也类似于食品支出占所有支出的比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但中途也遭遇了波折,最明显的年份就是 1988年,2008年和2020年。见下图
这三个年份都是经济遭遇比较大寒冬的时候。
但随后几年,恩格尔系数继续下行。
打一个形象的比如,当一个公司的老板放出风声准备裁员时,所有员工立马开始加班挣表现。
一旦公司业绩有所起色,老板脸色不那么难看时,员工们很快就开始摸鱼了!
居民的消费行为跟这个现象很类似。
上文咱们也讨论到了,工业企业利润正在边际改善,一旦由负转正,居民的消费信心就会有所提升!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曾提出过“口红效应”,即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现象。
在美国,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女士们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而口红可以对女士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
还有一种类似的效应叫“土豆效应”。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最早发现。
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时,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需求量反而增加了,这一现象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土豆效应”则是指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端产品的销售和价格。
现在的消费降级很可能就是经济低迷时期表现出“口红效应”或“土豆效应”!
理性的讲,人们有时会将短期现象长期化,将对短期消费景气度不佳的讨论演变为对中长期消费前景的担忧,对消费降级的担忧可能更多只是表达悲观情绪的一种方式,并不代表消费降级存在。
就以上一次衰退期(2018年)为例,当时消费景气度下滑,社零同比增速从10.1%下降到8.1%,限额以上企业从9%回落到2.1%。
当时以涪陵榨菜为代表的价格较低的日常食品大卖,以至于全社会都在讨论消费降级。
甚至商务部和发改委都出来发声!表示消费的品牌、方式、观念都在提升,服务消费扩大,食品支出占比下降,消费降级与事实不符。
后来事实也证明,2018年短期波折后,2019年到2020年,高端白酒以及中高端酒店等高端消费都表现更好。
支持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因素主要是:人均GDP上升。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美国人均GDP从1970年的0.5万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7万美元,美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61.2%提升到77.6%。
日本人均GDP从1979年的0.2万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4万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也从52.1%升至69.5%。
而且当人均GDP迈过1万美元大关时,消费升级的速度会显著加快。
比如,美国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时,消费升级相对缓慢,1971年-1978年,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1978年,人均GDP迈过1万美元,1979年-1992年服务型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7个百分点!
2022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2.8%,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3.2%,对比海外发达国家,中国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在我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进程中,随着人均GDP逐步提升,消费升级依然是重要的趋势。同时,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站稳1万美元的大关,参考发达国家,中国消费升级的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
尾声
综上所述,当下经历的消费降级属于短期的对未来经济信心不足,以及悲观情绪的释放。
中国未来的消费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酒店行业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比如:电竞、露营、各类主题酒店等等。
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其实就是消费升级的印证。
随着人均GDP不断升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会停留在原始状态,人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消费还将不断升级!这也势必给经营者带来持续不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