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中学“掐尖”招生是与非:湖南省教育厅辟谣“四大名校恢复全省招生”-全球热资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5-06 09:32:3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一则让湖南省初三家长“热血沸腾”的消息被证实为谣言。


【资料图】

5月4日,部分自媒体发布了“今年起四大名校初升高恢复全省招生”的信息。但当天下午,湖南省教育厅就发布声明称,此消息为不实消息。

声明中称:“我省自2021年全面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禁止跨区域招生,并对违规招生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四大名校”,是指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这4所位于长沙的名牌中学,不仅在湖南省,在全国都名声显赫,每年大量毕业生考进清华、北大。

比如,2014-2021年,“四大名校”之一的长郡中学就有543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考进“四大名校”,意味着一只脚几乎迈进了重点大学,因此家长们趋之若鹜。“四大名校”也借助自主招生等手段在全省范围内“掐尖”,助长了“择校热”。

面临教育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湖南省“挥出”治理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的重拳,“四大名校”从2022年起已不再自主招生。

那么,强势治理高中招生秩序是利是弊?在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同时,如何赋予学校合理的办学自主权,是否应该保留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区”?

湖南治理招生秩序内情

湖南目前共有普通高中686所,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特色高中等180余所。“四大名校”举足轻重,多次入围各类全国百强高中榜单。

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在全省(市区)范围内“掐尖”招生曾是普遍的事实。湖南省在全国率先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

2020年4月,湖南省出台文件,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未经批准以任何名目跨市州、跨县市区招生,要求各校当年在全省提前招录的学生一律清退。

今年4月,以湖南省教育厅名义在《中国基础教育》发表的文章,披露了这项举措的内情。

该文写道,“这份文件一出台就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各级教育部门保持定力,一方面通过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另一方面约谈涉事学校主要负责人,要求‘自家的孩子自家抱’,最终平息了风波,使‘掐尖’问题得到迅速遏制。”

至于为何挥出重拳,该文介绍,“长期以来,湖南省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等,导致县域大量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外流”。

这种背景下,该文介绍,“高中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湖南省高中招生层层‘掐尖’的现象愈演愈烈;同时,‘掐尖’热加剧了家长教育焦虑,进一步催生‘择校热’,甚至引发学校与培训中介机构利益勾连等问题,教育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湖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2020年4月时介绍,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后,省教育厅只批准了个别学校的青少年航空班、现代教育实验学校、艺术班可面向全省少量招生。

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进一步要求,各地要简化普通高中招生批次,2022年原则上不超过两个批次。

“湖南省教育厅加大对违规招生行为查处力度,通报约谈了多所违规招生学校,对涉事地方教育局领导等进行追责处理。全省招生秩序逐步得到了好转。”上述湖南省教育厅文章写道。

对于“四大名校”来说,2022年的招生工作出现了明显变化。当年,长沙市的普通高中招生文件中不再出现自主招生这种形式,意味着全省招生的渠道消失了。

生源回流改善教育生态

没有了自主招生,多出来的招生计划如何安排?

根据长沙市招生文件,相应地,优质高中的指标生名额从以前的不低于50%提升到不低于60%。

指标生类似于北京等地的校额到校,即将优质高中的部分招生计划平均分配到区域内的所有初中学校,避免个别优质初中垄断升入优质高中的名额。

2023年,长沙市每所初中学校原则上分配2所或2所以上优质高中学校指标生计划,其中1所为“四大名校”中的一所,另外的1-2所为其他优质高中学校。

在浏阳市、桃源县等地,指标到校改革更为彻底,省示范高中的指标100%分配到了各初中。

如此改革更主要的初衷,是让优质生源从个别名校回流到县域高中。

在4月24日湖南省2023年(首届)高校高中协同育人论坛上,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夏智伦一口气点了省内16所高中名校:“位于省会长沙市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和长沙市一中在有关排名榜单中居全国百强,被誉为湖南‘四大名校’;还有‘长沙四小’之称的麓山国际实验中学、南雅中学、明德中学、周南中学,其他市州有株洲二中、衡阳八中、岳阳一中等优质高中学校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名气与日俱增;石门一中、桃源一中、澧县一中、双峰一中、湘潭县一中等一大批优质县域高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湖南高中教育闪亮的名片。”

公办优质高中停止全省招生,优秀生源回流到县域高中,教育生态才能改善。

“高中虽然不是义务教育,但仍属于基础教育,所以还是要强调高中的相对均衡发展。如果每一个县都有好的县中,那学生就不需要到省会城市去读高中,由此也会形成比较良好的基础教育生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四大名校”地位难保?

禁止公办优质高中全省掐尖,随即带来另一个问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否会受到影响?“四大名校”的标杆地位还能否保得住?

这是一个复杂且难有准确答案的问题,但一个指标或可提供观察的角度。

“四大名校”2022年起不再自主招生,2021年和2022年的学科竞赛中高一学生的获奖人数,或可反映禁止全省招生是否影响了选拔尖子生。

仅以数学奥赛湖南赛区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2021年,湖南全省共有55名高一学生进入湖南赛区决赛和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48人来自“四大名校”,非“四大名校”的学生仅7人。

2022年,湖南省进入湖南赛区决赛和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高一学生高达92人,其中78人来自“四大名校”,同比增加62.5%,14人来自“非四大名校”,同比增加100%。尤其是湘潭县第一中学这所紧邻长沙市的县域高中,有9名高一学生获奖,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

上述数据显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冒头,并未受到“四大名校”取消全省招生的影响。

事实上,长沙当地教育行业人士介绍,“四大名校”全部组建了教育集团,集团校包括多所初高中,具备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且享受长沙市优秀生源的红利。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公办优质高中被禁止全省掐尖,但教育实力仍在,未来能否继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区”?

4月20日,18所国内知名中学被授牌“丘成桐少年班”,其中包括“四大名校”之一的雅礼中学。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于2021年首次招生,选拔对象主要为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特别优秀的初中三年级及高中三年级学生亦可申请。“四大名校”近年来输送了多位优秀学生。

中学“丘成桐少年班”继续下探“少年班”的培养空间。据18所中学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丘成桐少年班”招生简章,从2022年开始招生,每年80人(2个班),招生对象为“陕西省内且有正式学籍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报名条件包括“数学特长突出”。

有专家指出,开展英才教育,需要一些超常规举措,设立选拔和培养特区。“超常教育的重点不在大学,而是在基础教育。”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刘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我国每一万名超常儿童中,仅有2人接受了超常教育,而且主要集中在开展超常教育的大城市;而美国是每一万名超常儿童中有4000人接受了超常教育,在有的州甚至达到了8000人以上。所以,目前我国教育不仅没有享受到人口红利,相反,正在极大地浪费资源。”刘嘉认为。

学科尖子生培养只是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的路径之一,未来,在不影响教育公平和不营造教育焦虑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学校加强自主办学仍将是趋势。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职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后,中职学校自主招生逐渐破冰。5月4日,北京市公布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计划,计划招生18484人,通过学校考察的学生,无需中考分数即可被录取。

当通过治理和发展,区域内的普通高中相对均衡发展后,“四大名校”变身“四大特色名校”,仍有可能面向更广范围的学生招生。

“未来普通高中招生时,就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招生学校的特色,进行双向的选择,而不是仅仅依据中考成绩的高低进行单向的选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最新供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