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博热”现象观察:文博场馆呈现什么新变化?

新华社 责任编辑:徐亚旻 相关文章 当当网:文化自信源于对家乡文化的深度阅读 社会综合2021-11-09 13:31:50 海口冼夫人文化节:“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社会综合2023-03-03 09:44:28 灵机文化携手武当山文创 助力武当文化活起来 社会综合2022-08-22 15:48:11 沈阳“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以文化视角展现城市之美 社会综合2023-06-05 15:49:59 中国戏曲文化周启动 “和合共美”享文化盛宴 社会综合2022-11-05 10:47:28 沙特阿拉伯文化部和教育部推出培养艺术和文化人才的旗舰战略——文化人才发展战略 社会综合2022-12-29 15:02:42 王老吉将吉文化和品牌进行文化关联,开拓礼品市场 社会综合2022-07-20 14:57:32 探访中国首个水族文化博物馆:“黑科技”让古老水族文化“出圈” 社会综合2022-05-18 17:34:08 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名单 社会综合2023-01-12 16:48:32 两岸媒体人探访碛口镇 感受黄河文化和晋西窑洞文化 社会综合2022-08-18 08:42:15 热点聚焦 【潮起东方·中国外交之一带一路】亚投行助推“一带一... 盘点成都大运会上的台湾元素 【潮起东方·中国外交之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十年成... 热门评论 做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主人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题:做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主人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当前,京津冀黑吉等省市广大干部群众... 打赢抢险救灾与灾后重建两场硬仗 志愿橙及千千万万普通人全力以赴,凝聚起防灾减灾救灾强大合力。统筹各类资源力量,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党群... 为暴雨中挺身而出的担当点赞 侯佩琛雨一直在下,心一直在牵挂。祈愿正在经历洪涝灾害和参与救援的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是这几天人们最... 求是网评论员: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奋... 青平:创新载体,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红色资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新征程,盘活红色资源,需要我们切实践行创新理念,用更加新颖的方式...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2号 京ICP证01060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23-08-11 10:04:29

新华社天津8月10日电(记者刘奕湛、尹思源、梁姊)这个暑期,许多青少年选择穿越“时空隧道”,近距离与文物对话,感知深厚历史,感悟文化魅力,不少热门文博场馆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火热景象。

“文博游”缘何成大热?文博场馆呈现了怎样的新变化?又该如何自我升级,回应游客们的热情和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从”“众”,“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8日上午10点,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待进馆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入口处的大屏上,“即时出入馆统计”数据显示,开馆仅一个小时,这里已接待了1500余位游客。

“我们今年7月共计接待游客约32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达到1万人次以上。”国家海洋博物馆副馆长刘洁说。

连日来,记者走访天津多处文博场所,总能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站在各类展品前认真浏览。一些学生手拿课本,不时与展品信息进行对照,神色兴奋。

“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我对唐朝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这里有相关展览,就想拉着妈妈一起看看。”山东游客刘女士和儿子程程来到天津博物馆的“天下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参观,今年9岁的程程说,许多书本上的图片在博物馆中能见到实物,感觉新奇有趣。

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于健介绍,暑期天津博物馆迎来游客高峰,“天下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暑期参观游客已超10万人次,“不仅出现了部分时段预约满客的情况,博物馆还经常延迟闭馆”。

在全国多地,不少博物馆为满足观众需要,打破了“周一闭馆”的国际通行惯例。“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折射出人们对中华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提升。”刘洁说。

7月29日,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学生们在“远古海洋”展厅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游客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

文创产品层出不穷、沉浸式体验花样频出、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在游客们看来,博物馆逐渐成为兼具休闲娱乐、数字科技、文化创意的复合型公共服务综合体。

“博物馆热,与当下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密不可分。”于健表示,游客观展正逐渐从参观向参与转变,从游览向深入研学转变,对博物展览的广度、深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如此,文博游品质化、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游客对博物馆的体验、研学、娱乐需求不断提升。”她说。

今年暑期,由于科技感拉满、体验感多元,“探索·星辰大海——航天科技成果主题展”成为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新晋顶流”。

在航天科普小课堂中,自己动手做卫星模型;在1:1复刻的商业航天卫星指挥控制体验中心,参与火箭升空全过程……在展览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创新探索的热情被不断激发。

7月27日,游客在天津博物馆内观展。新华社记者 尹思源 摄

让“文博热”长居“顶流”仍需持续发力

多位受访专家预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将进一步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文博热”要多方持续发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于健等业内人士表示,受文物保护、场馆设置等因素限制,当前有条件展出的文物只占一小部分,如何更好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向公众展出,让更多文物“爆火出圈”,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薄文广认为,未来博物馆要在智能化方面下功夫,增强展品与观众之间的交互性。刘洁也表示,要让更多观众建立起与博物馆的情感连接,也就更愿意到博物馆打卡。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文博市场蓬勃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张,博物馆的服务能力也要加快跟上。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徐虹认为,博物馆可探索“开夜场”等方式提升供给能力。对于关注度较高的研学游,有关部门也应在准入门槛、从业资质、人员专业监管等方面加强管理。

最新供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