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资料图)
沙尘天气再次来袭。据中央气象台4月10日消息,从4月9日开始,中国已经受到沙尘天气影响,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甘肃西部、宁夏北部、山西北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巴彦淖尔、锡林郭勒局地沙尘暴。
据海报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通报的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已有5次,其中4月有1次,3月有3次,1月有1次。4月10日,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扩展至华北、东北及黄淮等地,大部地区为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有沙尘暴。
据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这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和范围均弱于3月19日至24日的强沙尘暴过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监测中心监测称,本次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于9日10时开始影响中国内蒙古中西部,沙尘随气流继续向东南移动。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4月9日发布称,9日白天,受蒙古低压发展影响,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中部沙源地出现大范围起沙现象,中国西北部地区PM10浓度明显上升,部分城市达到重度及严重污染水平。9日夜间至10日上午,伴随低压系统持续东移,上游沙尘逐步向东传输并影响到北京市,预计PM10浓度将逐步上升;10日下午至夜间,北京市转冷高压前部控制,地面转西北风,沙尘主体将影响北京市,预计PM10浓度水平明显上升,10日全天空气质量预计可达到中重度污染水平。11日凌晨至上午,较强冷高压偏西北风持续,预计沙尘逐渐移出该市,PM10浓度明显下降,预计11日全天首要污染物为PM10,空气质量为3级轻度污染水平。
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解释说,今年3月以来,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多大风天气,加之植被尚未返青,配合裸露的沙源地地表条件,易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
张碧辉表示,预计今年春季(4月至5月),蒙古国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气旋阶段性南下影响,利于形成沙尘天气。预计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较近十年同期偏多,沙尘强度总体与近十年持平。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丁婷分析了相关数据,数据显示,现阶段仍处在影响我国沙尘减少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北方植被大为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体上有利于中国沙尘次数逐步减少。但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影响中国沙尘的重要源地,2022年植被生长季蒙古降水较近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此外,今年沙尘天气多发主要和近期大气环流异常有关。今年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尤其是3月初出现了一次极为罕见的回温天气,导致前期的冻土层沙土出现快速融化。3月到4月本就是北方大风高发季节。在一定的大风条件下,造成沙源地的沙尘多次输送至中国,这是今年多次出现严重沙尘天气最直接的原因。
据上述两位专家介绍,当前,相关部门持续在防沙治沙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专家也建议加大科技攻关和部门合作,加强对沙尘起源、沙尘输送动力等机理研究和沙尘天气数值模式预报技术的研究,提升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沙源地生态治理、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和沙尘灾害应急处置之间的联动和互动,为防灾减灾和科学精准治沙提供支撑。
在生态环境部3月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对北京而言,有两股沙尘传输路径,一股是我国西部,另一股是蒙古国的中南部。其中,从西部方向来的气流传输到北京,基本上是以浮尘为主,不会出现沙尘暴;蒙古国的中南部沙尘影响最大,因为传输路径比较短,气流比较强,就造成了较重的污染。据科研人员统计,近十年来,蒙古国内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4倍。
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会同交通等多部门出台了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行动方案。“由于各地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控制目标有所不同,经济快速增长、气候异常、大规模焚烧秸秆和烟花爆竹高强度大范围燃放等也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将以严控增量、多减存量和精准科学应对重污染过程的不确定性,努力实现目标。”刘炳江说。